網上行山人記載,站於山頂,可鳥瞰嶼南一帶的海岸線,
亦可欣賞西面及北面的群峰;可惜大霧的天氣,能見度低,
我們除了看見眼前一小段路,其餘甚麼都看不見。

連續走了幾個山峰後,來到分水坳,我們在這裡小休,
之後離開鳳凰徑,沿狗嶺涌引水道下山。

過了分水坳,再選取南線下走狗嶺涌東引水道。


山徑兩旁植滿松樹

出口亦是羌山郊遊徑終點

接回鳳徑第八段的引水道,接近狗嶺涌營地,
我們原訂的行程是沿引水道出石壁。

與隊友商量,大家仍有足夠的糧水,也不趕時候,
與其走沉悶的引水道去石壁,不如繼走分流吧。

為節省時候,我們不去狗嶺涌營地及沙灘。

長長的分流東灣

我們也沒有去分流古堡,經古道到分流村。


行了大半天,在這裡才遇見一些行山人士。

綠葉成蔭

這古老廢屋又再次成為我們拍攝的目標

人去樓空

枯與榮

繼續未完的路程,去煎魚灣。

下午二時多,來到分流西灣,陽光照得水面發光,
這艇家好像在給我們擺拍似的。

分流二澳路,由美國經援協會捐助建造。

走進樹林隧道

在煎魚灣看香港西極:雞翼角,是香港境內之最西位置。

牙鷹山

隊友說我走得太急,那麼就停下來拍拍小小小黃花吧。

這黃花真的很細小,就長在路旁。

還記得上次同行的大叔說,這裡就是分流與二澳路段的分界。

一路走的時候,心裡已盤算經過雜草叢生的路段時,
要用傘子開路,避開有可能遇見的昆蟲及小動物。

走著走著,雜草叢生的路段好像有點改變了。

不知道在甚麼時候,這段路己被人稍為開闢了
明顯路徑。真好!以後就不再怕走這草叢路了。

這附近是二澳舊村的遺址

走完山路,來到二澳灘旁的小徑。

中午時份,山頂上的濃霧己漸漸退去。

二澳淺灘上還有零星的紅樹


繼續向我們的終點:大澳方向走去。


經過番鬼塘村及南涌,便到達大澳了。

我們今天走的路徑是參照”天地同行”的路線,
圖片取自”天地同行”的網頁。

全長約17.5公里,我們用了6.5小時完成。
我們笑說今天走了兩次行山的路線,速度也很快哩!
今次可作為我們春節到尼泊爾八天行山團的訓練。







祝大家新春愉快!新年蒙福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